
般若波羅密多心經
「般若」是梵語,翻為智慧,也稱"無分別智",是指能通達世間一切諸法的大智慧。「波羅」翻為"彼岸",「密」翻為"到",「密多」翻為"到了",意即到達解脫彼岸之上。此經又是大般若經的心要,故稱心。「經」有恒常之意,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,卻是諸部般若的核心,是攝取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,文約義深,是成佛的指南,利生的法寶。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,「行深」即不間斷修行。「般若波羅蜜多時」是指菩薩修行佛法達到最高深的般若智慧。「照」即般若觀照,「見」即親自證知。「五蘊」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根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五塵,以及宇宙間一切物質現象,都屬色法,因為是有形色、質礙之物。「空」是對「有」的否定,不起執著。不再受五蘊現象的變化而起煩惱情緒。身心痛苦不安,叫苦厄。般若不開,苦厄未除,不能叫度。
舍利子: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
當大弟子舍利子,向觀世音菩薩請問般若法門時,菩薩便以親身所證答之。「色不異空」就是說萬法因緣所生,其性本空;「空不異色」就是說,其性雖空,而不礙因緣和合,生起萬法。不異就是無差別、無二相的意思。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色與空不是二法,現象與本質不二。因緣和合而生,因緣散去而滅。 感受、想法、意志、認知,也和「色」一樣,其性本空。即有形之相,與無形之相,都與自性無二無別。
舍利子: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;不垢不淨;不增不減。
菩薩又告舍利子:此五蘊諸法的真空實相亦即本覺理體,是本來無生,故亦無滅;本來不垢,故亦不淨;在凡不減,在聖不增。人我、是非、順逆、得失、美醜、憎愛。分別既息,則無分別之妙智,昭然現前,非空非有,無實無虛,法爾如是。
是故,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;無眼耳鼻舌身意;無色聲香味觸法;
「是故」,把前文作一個總結,即照見五蘊皆空。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塵,名十二處。「根」是能生的意思,能生六識;「塵」是染污的意思,能染污真性。
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;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;
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合稱十八界。 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等六者,稱六識。無眼界:界是六根六塵各有其界限,眼界是十八界的第一界。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泛指沒有十八界。 「無明」是無知,指內在貪瞋癡;「無無明」,已破無明,「亦無無明盡」連無無明亦不立。「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」,不惑於生死,自然也無懼於生死。
無苦集滅道;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。
「無」之真理實相,本無諸法空相,無其「苦」之感受;無「集」聚諸性因;無「滅」除因果之作;無「道」可言得。 「無智亦無得」,無一切知見,放下得失心。無求無得,心無罣礙,菩薩是梵文的音譯簡譯,全譯是「菩提薩埵」。這種境界就是「菩提薩埵」,就是「得般若果」。
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;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菩薩依靠般若覺照,諸法空淨,心無掛礙,遠離顛倒,惑業究竟淨盡,功德究竟圓滿,名究竟涅槃。心靈無所阻礙,修行者的終極理想,無貪瞋癡境界。因為不執著,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,所以永不再輪迴生死。
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過往、現今、未來的菩薩,般若覺照,「阿」譯為無,「耨多羅」譯為上,「阿耨多羅」,意為"無上",表示沒有任何事物能超越它。「三藐」譯為正等,「三菩提」譯為正覺。證得「無上正等正覺」的佛果。意爲「至高無上正確徹底的全面覺悟」。
故知: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
"「是」梵文"此"的意思。讚歎「般若」是至高無上證悟的智慧。「咒」梵文譯為"真言"。
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不可用言語來表達,故以咒表達之。咒是佛菩薩的真言密語,所以一向不翻。這首咒語,是古印度梵文音譯成當時漢文讀音。將全文翻譯:「揭諦」,去、行、至也。「波羅」,彼岸也。「僧」,眾也。「薩婆訶」,成就也。大概可漢譯如下:「去罷!去罷!去彼岸罷!眾人一起去彼岸罷!菩提成就罷!」。

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,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、想、行、識;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無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;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;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;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無苦、集、滅、道,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。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「揭諦、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」
— 玄奘法師譯,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
全名 | 簡稱 |
---|---|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| 心經 |
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| 金剛經 |
地藏菩薩本願經 | 地藏經 |